推动上海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上海市宇航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举行

作者:上海市宇航学会 原创作者:上海科技报 2014-01-24 00:00
       “神舟”与“天宫”亲密一吻,“嫦娥”怀抱“玉兔”登月,在中国的这些航天盛事中,活跃着上海航天科技人员的身影。记者从12月17日举行的上海市宇航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获悉,上海航天科技人员今后将进一步依托学会,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科技咨询、人才举荐等工作,继续推动上海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前行。
       推动学术交流
       上海市宇航学会理事长、上海航天局局长朱芝松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学会借助航天事业的大发展及在航天领域的人才优势,努力把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成多学科渗透融合、产学研结合、科技信息共享、科技产品和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积极改进学术活动的方式方法,紧紧围绕当年的航天热点问题,围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前沿问题和关键性、紧迫性的瓶颈问题,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争鸣,以此促进学科发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学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计131次,参加人数约6000人。其中, 2005年创办的上海航天科技论坛聚焦“光电器件及其空间应用”“我国深空探测发展战略研究”“空间红外天文观测技术”“太空对接与空间站”“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与产业化发展”等内容。涵盖内容从我国深空探测发展的顶层战略到与之相关的专业技术,从我国北斗导航卫星分三步走规划到产业化发展及其服务探讨和交流,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又与民众生活相关联,成为上海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较大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品牌。
       开展跨行业、跨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学会共举行各种交流活动14次,其中与江浙沪三地航空航天学会联合举办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分论坛5次、与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活动中心联合举办院士沙龙1次、与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举办工程与振动科技论坛2次。2012年与上海市科协、上海航天局联合举办“科技引领未来,创新对接梦想——上海市企业自主创新论坛”,将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等内容进行了融合,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加强科普宣传
       多年来,学会充分利用公众媒体、科技场馆和上海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学校3个平台,开展航天知识的普及推广。学会与上海市科协合作,举办了7期新民科学咖啡馆,重点突出近几年广受舆论关注的航天重点事件和与之相关的世界航天科技最新研究。同时,利用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在钱学森图书馆、航天展示馆、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火箭展示中心,进行航天科普宣传。
       此外,上海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自1995年创办以来,已经成长为长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普品牌,目前已经覆盖苏浙沪三地共42所学校。由学会编制的航天科技拓展课程已经纳入上海田林三中、闵行三中学校的教学课程中。学会近年来与来自新加坡、印尼等国开展活动25次924人参加,组织出访美国、香港等地交流活动10次100人参加。
       通过学会,一批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上海航天专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走近公众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承担政府职能转移
       如何进一步发挥好上海市宇航学会的功能作用?朱芝松表示,学会要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主线,不断提高学会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学会将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充分认识做好会员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学会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积极探讨在新形势下为会员服务的方式方法;在后续工作中,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把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服务质量的高低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学会承担政府职能转移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王智勇表示,上海市宇航学会应认真履行“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能,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海重点发展战略,聚焦政府转移的社会化服务职能,聚焦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聚焦建家交友工作。
已有1902人阅读